【SEN教育】80後男生迷上雜耍辦學校做教練 用花式轉碟扯鈴發掘SEN學生獨特天賦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5/11 18:4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1

分享:

分享:

雜耍教練倪景生指出,SEN學童喜歡玩、愛動來動去,有人或覺得這是弱點,但雜耍完全能讓他們發揮,變成他們的強項。(湯炳強攝)

在香港玩雜耍,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主題樂園的小丑或馬戲團表演。其實雜耍這門專業已發展多年,相較傳統運動,也有更多的變化及創作空間,無論任何年紀,或有身體殘疾的人,其實都可以玩。

80後雜耍教練倪景生由中一開始玩雜耍,小時候玩拋雞蛋、西瓜、電話,甚少失手。「開始覺得雜耍是我的強項,會令別人記得我。」

曾有80多歲的長者玩雜耍雪茄盒比賽,並在家不停練習。最後雖然技術不及年輕人,但完成時全場也為他鼓掌。(被訪者提供)

學生由3歲至83歲 邊學邊享受

後來機緣巧合下,加入擅長雜耍的大學宿舍,跟志同道友的朋友聚在一起,並開始教學生涯。一年內由一班變幾班,雜耍教學的規模漸大,阿生便決定跟弟弟開公司,創辦生誠教育。

教雜耍後發現,有些學生在學業上未必得到成功感,甚至因而討厭上學,但雜耍能成為他願意上學的原因,人也變得積極外向,使阿生更有動力投身教學工作。學員小至3歲小孩,大至83歲的長者,當中也有特殊需要學生。他指來者不拒,不會標籤,也一視同仁。

阿生指,教學需因應學生年紀、能力,而改裝道具。如小孩用的道具要改得較輕身,減輕其負擔。(被訪者提供)

發掘SEN的獨特天賦

試過到校教8個患過度活躍症的學童,兩小時的課堂中,能量爆棚的學生從沒休息,不斷圍住操場跑。雖然教堂相當疲累,但阿生指,在他們身上看到獨特的優勢。

一般學生上兩小時課,體能未必維持得這麼久。他們喜歡玩、愛動來動去,有人或覺得這是弱點,但雜耍完全能讓他們發揮,變成他們的強項。

如拋碟,有人或只能拋上一樓,他們可以拋到三、四樓,還不停地練,更覺得好開心。

因為甚有興趣,有學生更借道具回家練習,花3個月就學識玩雙鈴。「平時一個小朋友玩雙鈴,可能要1年才能學懂。」

長者玩雜耍前一定要拉筋,否則玩到最後可能會關節痛。(被訪者提供)

阿生容許他們參與表演的編排及創作,如入場姿勢、如何擺Pose等,讓他們留下讓他們深刻的體驗。「不會因病症而標籤他,會一視同仁,着眼於他如何融入群體。」

在家長,或外人眼中,這群學生看似不受控制,但其實只要學懂放手,讓他們在合適的範疇發展,他們的潛能即可自由發揮,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走入智障學員的世界 拆招教學

導師要在於了解學生的優勢、助其發揮,但同樣也要知道學員的弱點。阿生教過輕度智障的學生,他指教學方針、課堂安排也要調整。

以拋絲巾為例,要分別教他們放手、舉手,而且他們的專注力未必高。故我們要多玩遊戲,或拆招教學,讓他們容易掌握,一步一步來,他們其實都做得到。

相比一般小朋友,教他們所花的心機要多出五、六倍,因為他們未必懂得表達自己,要透過觀察、花點小心思,令他們有興趣。

花8堂時間,近兩個月學起碟,進度看似很慢,但阿生指雜耍上手的時間因人而異,其實智障的學生只不過是比常人慢少許而已。

阿生說:「只要有興趣,他們一樣會堅持學習。他們的情緒反應好直接,開心的話會跳起、周圍跑,捉實導師隻手或攬住你。我覺得這份感覺好率直,開心、難過都能即時知道。」

雜耍的花式多達四十、五十種,如扯鈴、花式轉碟、雜耍樽、雪卡盒等。(湯炳強攝)

他補充,其實要教幾多、做到幾多,這把尺可隨意調校,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雜耍上找到成功感。「我們都要思考清楚學生的能力水平,要懂得因材施教。如他的手部肌肉較差、拋高拋不到直線,那就教些簡單的方法,拋高少許也算成功。最重要讚得讚美,讓他知道自己有進步,慢慢建立信心和能力。」

以生命的熱誠感染學生

生誠教育意指「生命成長,以誠教育」。阿生說:「希望學生藉住興趣班成長,透過實踐,要堅毅不放棄、認識自己。我們的角色是支持、陪伴他們,以熱誠去感染學生。」阿生強調,公司內的全職雜耍導師任何組別的學生都要教,一般人或特殊需要人士也好,望透過接觸不同族群增進了解。

阿生每年都會舉辦全港雜耍比賽,讓學生參與。不分年紀,小學生、中學生至長者都可在競技項目中比拼。「有次二人三波比賽中,小學生勝出。其實只要肯練習,都可突破自己、勝過不少大人。」(被訪者提供)

教人同時學習,阿生指自己與學生的關係是平起平坐的。花式可以互相指教,價值觀、心態也互相影響。「看到學生獲得成功感,其實好正。他因為雜耍而改變對很多事情的想法,變得有動力,因而夠膽嘗試更多不同的事物。相信每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,都會有一兩個啟蒙老師,我都想成為其中一個。」

阿生定期會舉辦導師培訓班,當中的參與者有社工,學會雜耍後便將此帶入老人院社區中心,拉近彼此的關係,輔導的同時更成為朋友。

玩雜耍練體能 無體格限制

玩雜耍除娛樂外,更可幫助鍛練身體不同部分的小肌肉,如轉碟可練手腕,若不慎跌倒時,也有較強的肌力作手部支撑,懂得卸力、預防受傷。另一方面,花式不乏蹲下起身、跳躍的動作,可增強身體的敏捷、靈活度,同時鍛練體能。

長者好喜歡玩扯鈴,因運動量較細,同時可以練眼手協調和方向感。見過有80多歲的長堅持學拋波,到最後那節課終於成功。

你叫一個年輕人去學,他也未必學到,或有心機持續去練,當一個老人家做得到的時候,那份願意堅持的精神好值得學習。

玩了雜耍近20年,阿生本來較內向,雜耍的成功感使他更有自估,更推動他持續教學,將這份熱誠和正能量感染更多人。(湯炳強攝)

正因招式變化多,故練雜耍並無特定天賦可言。即使身體有缺陷,也可練到符合自己能力的花式。「雜耍有好多可能性,有外國人用腳、用頭、用口拋波,身體所有部分都可以,肉體上並無限制。找一個項目,調節適合自己的難度,你一樣都可以做得好好,只要有心。」

記者:吳霆俊